2018年6月2日,哈爾濱松花江邊,一位來自黑龍江農村的農民歌手在某網絡平臺進行直播。圖源:視覺中國
“建議關閉直播打賞”這個話題,又在輿論場上卷土重來。一邊鼓勵著靈活就業(yè),一邊又提議關閉打賞。這就尷尬了——今天剛當上主播,明天就要用愛發(fā)電,真是人生如戲。
有一說一,直播確實存在很多亂象,讓人看了就火大。很多人一想到主播,腦子里浮現(xiàn)出的就是軟色情。我在視覺中國上搜“直播打賞”這種關鍵詞,搜出來的圖片里,好多都是一臉壞笑的露胸美女。還有一些更沒底線的,比如直播吃屎,直播婦科手術,直播猥褻精神殘疾的女孩,你簡直想不到自己會跟這樣的人活在同一個星球上。
要解決這些問題,得對癥下藥。
比如說,經常在新聞里出沒的“天價打賞”,其實說來說去,重災區(qū)多半就是那么兩種情況。一是主播暗示刷禮物就能跟自己私下交往,然后有的粉絲就千金買笑了,也不看看自己有沒有那個福氣。如果主播確實是個托,有團伙作案,這種情況是可以報警追回的。但如果確實是你情我愿,那就不太好說了。未成年人打賞已經被禁止了,成年人沒有自制力,也怪不得誰。為了買奢侈品刷爆花唄的人也多了去了,難道要把奢侈品店封了嗎?
另一種情況是,平臺或者經紀公司為了在直播間里制造虛假繁榮,自己派人假冒土豪打榜,來勾起那么幾個大冤種的斗志。之前中新經緯采訪過一個主播,他說他直播間400多萬的打賞流水,只有5萬是真實的——這就是妥妥的虛假營銷。要解決這個問題,根本上應該把這個攀比的機制給弱化掉??梢越o單次打賞設置上限,也可以不顯示排名。
至于那些低俗的直播,可以就從打賞這里下手,比如被判定一次低俗,就關閉一段時間的打賞。
我之所以不建議一刀切,是因為直播是一個值得肯定的新業(yè)態(tài)。就好像買菜回家,肯定要先洗一洗,總不能說菜幫子上有一兩點泥,就直接喂垃圾桶了吧!主播的基數(shù)太大了,2020年底,中國的直播賬號就突破了1.3億。哪怕是一千三百個賬號里,都很難說沒有坑蒙拐騙之流。不能因為這些害群之馬經常上新聞,就把整個群體一棒子打死吧。
更何況,直播的意義,遠遠比我們當下所能想象到的要深遠。別的不說,就說一點——它記錄了多少草根的生活啊。不信你去看看抖音直播榜的前50名,光看ID就知道,大部分都是一些文化水平不太高的老百姓。也就是這群人,現(xiàn)在在直播間里說著一些大白話,話里還夾雜著泥土的氣息。
你可以覺得他們的直播沒有營養(yǎng),甚至讓人看了想笑;但是站在歷史的維度上去看今天,這些直播的價值未必就比不上那些高大上的知識直播、那些陽春白雪的歌舞表演。為什么?因為它們在給最真實的中國存檔。今天我就看了好多直播。有人在農村里給觀眾展示一路上半新半舊的建筑;有人在工地上把鏡頭對準唱歌的工友;有人剛剛趕?;貋恚簧淼哪?,喜氣洋洋地給大家看自己抓到的螃蟹……這是田野調查的一片藍海啊。有的時候,看上去最不像文化的東西,往往才是最原汁原味的人民的文藝。
保護民間文化,就得從鼓勵這些草根直播做起。他們大多都沒什么貨可帶,也接不到廣告,也只有一點不多不少的打賞,能讓他們得到一點“被人看見”的感覺。希望不要讓輕飄飄的一刀,斬斷了很多故事的尾巴。(王沛容)